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数字经济下的国际商务与金融科技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11-16   点击量:

2021年11月13日,由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战略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数字经济下的国际商务与金融科技”国际学术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邮锦江酒店成功举办。会议主席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战略管理专委会主任&山东大学武常岐教授、教育部国际商务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桂军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学科主任陈岩教授、休斯敦大学副教务长Jaime Ortiz教授、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雷丁大学刘翼鹏教授共同担任。会议由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王欢教授主持。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徐坤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共同把握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契机,搭建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促进学术成果转化的平台,从而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经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学科交叉融合。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战略管理专委会主任&山东大学武常岐教授、会议主席休斯敦大学副教务长Jaime Ortiz教授在先后致辞中,共同表达了对国内外参会学者的热烈欢迎和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加强中国高校同世界各国高校的学术互动,加强国内外优秀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共同应对新环境下全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共同促进国际商务与金融科技领域研究的融合发展。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学科主任陈岩教授主持,众多知名学者和专家分享了数字经济、国际商务、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与实践成果。

林桂军教授针对完善贸易法律体系、抓住新一轮全球化机遇这一主题展开学术报告,从宏观角度分析法律体系对全球化的重要意义,强调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立法方面应发挥关键作用。

陈岩教授在报告指出,数字技术变革背景下,在国际循环的要素流动中,传统制造业要素已被数字资产的流动所替代,加之“逆全球化浪潮”和疫情双重外部冲击,使中国跨国公司的战略资产寻求型海外投资受到阻碍,近六十年来以制造要素流动为核心的跨国公司理论与中国跨国公司实践受到严重挑战。该报告从生产要素变化的角度建立概念框架,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发展—生产要素变化—生产方式变化—跨国企业战略变革”的发展逻辑。研究数字化如何拓展、突破甚至创新跨国公司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对于创新中国跨国公司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武常岐教授重点阐述了“一带一路”融资与新全球化的观点,从经济与地理的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解读,并将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各位参会嘉宾及国内外学者也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剑桥大学Alan Barrell教授强调了开放式创新与知识转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英国雷丁大学Yipeng Liu教授的报告指出,当前的新冠病毒肆虐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和社会经济挑战。智能医疗创新与合作研发平台,研究机构、国家和地区政府、私营公司和私人基金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于知识共享的数据集成、同管理风险、全球协调服务具有重要价值新加坡管理大学余俊教授探讨了大数据与超级网络对经济的影响悉尼大学Vikas Kumar教授以发表在JIBS的论文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时间视角来拓展“跳板理论”,提出了基于企业年龄与第一次跨国并购关系的理论模型萨里大学Tazeeb Rajwani教授分析了数字技术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指出了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战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蔡宏波教授与韩金镕博士分享了数字交付服务贸易的研究北京大学高明副教授围绕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展开深入探讨南开大学张靖佳副教授对银行的战略调整与违约风险防控进行了科学分析。

最后,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李飞副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她感谢国内外学者们共同分享了相关研究的前沿成果,加强了数字经济领域下的学术交流,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与众多学者展开学术合作。

此次会议对于推动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创数字经济合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提高了学校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知名度,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经济学科与信息科技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夯实了基础。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经济管理学院

2021年11月16日

版权所有 © 版权所有@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博达软件设计开发  丨  返回旧版